米乐app米乐官网app官网登录首页 > 纪念文集

春风拂处生地蔚-米乐官网app

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21-07-17
毛洁菲
丝路绿色发展研究中心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时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的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精湛的诗句生动地描述了当时西域的奇特景色。古时的西域,现今的新疆,幼时在家人们跟前,每当听到这个名字,都会遥想这个遥远又神秘的地方。上学后,从书本和电视里了解到新疆,更加憧憬这辽阔又壮美的地方。毕业后,有机会跟亲人们到新疆旅游,终于亲眼看到了这个丰饶又色彩斑斓的地方。三年前,当我坐在从杭州飞往乌鲁木齐的航班上,高空俯瞰,自东向西,地上的风景从葱郁柔美的绿色,渐渐地过渡到苍劲有力的黄色,黄色的中央却又不失时机,点缀着些许纯净的白色。即将踏足这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我的心情无比激动,却仿佛也能感到一份沉甸甸的使命感。我提着行李,不再是一名前来旅行的看客,而是“举家”搬迁来新疆,成为一名扎根边疆的建设者。
  选择到新疆工作既不是我一时冲动做出的决定,更不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每当有亲友问起我为何来新疆工作时,我都会从我的研究开始说起。我博士期间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土壤疏水性机制及演变。土壤疏水性是土壤的一种物理属性,当水滴在疏水的土壤表面,如果水滴不会迅速渗透进入土壤,而会以球形或半球形的液滴形态保留在土壤表面,就体现出土壤的疏水性。博士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我选择了故乡浙江,浙江省的气候条件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沛,土壤长期处于湿润半湿润状态。因此从土壤疏水性的发生机制来看,浙江省的土壤理论上不容易观察到疏水现象,我之前的专业知识就这样无用武之地了。新疆与浙江不同,新疆处于亚欧大陆腹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低而蒸发量大,气候干燥,所以新疆的土壤理论上更容易观察到土壤疏水现象。所以,我来了新疆,这里有我梦寐以求的土壤。
  古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大家在感叹天山暮雪的同时,是否也记得这句诗的前两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当江南还是骄阳似火、绿树成荫时,天山南北已然寒风呼啸、飞雪弥天。如今,“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情景依然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展的春风吹遍了新疆,2020年全疆实现了全面脱贫奔小康,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成就。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致力于国家和新疆的科技发展是我们必须坚守的使命。新疆独特的自然环境有时会给科研带来困难和压力,但是老一辈的科学家却不顾个人利益得失,遇到困难勇于逆流而上,坚守自己的初心,全身心投入到新疆的经济和社会建设中。从2019年开始,我们所的刘铭庭研究员相继获得了 “最美奋斗者”、最美支边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新疆“最美科技工作者”等一系列的荣誉称号。入所时间不长的我对此不免心生好奇,是怎样的一位科学家可以一年内获得如此多的荣誉。我开始在网上查询资料,阅读关于刘老的诸多报道,了解他的事迹。六十多年前,刘老还是一名大学刚毕业的小伙子,毅然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支援祖国的边疆。刘老主动选择了最艰苦的工作环境,在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开始了防沙治沙工作,一干就是六十余载。工作中,刘老相继发现不同品种的优良固沙植物——柽柳,为新疆的防风固沙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工具,因此被人称为“刘红柳”。现已耄耋之年的刘老退休后把家安在了南疆沙区,带领着群众防沙治沙、脱贫致富。刘老的心中有一份执着和一种信念支持着他至今仍坚守在科研和实践的一线,在我看来,那就是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奉献奋斗精神,更是他们在科研和人生旅途上的守正创新精神。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以生机勃勃的春景比喻巍巍壮美的雪景,表露了诗人在西北苦寒的环境中内心坚守和乐观的精神。这不正是当代青年科技工作者所需要的精神吗?相比于前几代科技戍边人,我们现在的工作环境、科研条件和生活质量已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我们更要把老一辈科学家砥砺前行的精神继续传承下去,保持自己的初心,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在科研和人生道路上实现守正创新。多次被人问及,中科院这么多的研究所,其中不乏在东部沿海地区,为什么独选了在乌鲁木齐的研究所?面对这样的问题,我自信满满的说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是个做科研的好地方。为什么呢?因为新疆拥有各种陆地生态系统类型,从广阔无垠的草原,到白雪皑皑的雪山,从云杉耸立的森林,到沙丘林立的沙漠,从蜿蜒曲折的河流,到内敛俊秀的湖泊。新疆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镇,连接着华夏文明与西方文明。新疆是当代“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心,是我国与中西亚和欧洲开展经济、文化、科技和生态文明建设交流的核心区域。总书记说把“文章写到祖国大地上”,新疆便是践行总书记讲话精神的重要地区。在这里,我们生地所的科研工作者特别是科研队伍中的年轻人更应该尽快找准自己的研究方向,在工作中清晰定位自我,在工作中体现“生地精神”。这种“生地精神”在我的理解中,不仅是我们“生地人”在新疆这片美好的土地上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努力投身祖国边疆建设的初心,也是我们“生地人”在工作中,不畏艰辛、乐观向上的决心,还是我们“生地人”在干旱区生态与环境领域发挥骨干和引领作用的信心,更是我们“生地人”勇攀科技高峰,实现‘从0到1’,开拓创新的雄心。
附件下载: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