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研究所——我的愈加热爱-米乐官网app
来源:发布时间:2021-07-17
魏晨琛
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我和研究所的初识,应该算是一次偶然,也可以说是一次注定的巧合,怀着对科学家的好奇,以及对科学事业的憧憬,满心忐忑的来到这里,我只是一个小小的螺丝钉,实在担心能贡献的力量太过渺小,一开始的不自信,在同事们的善待与帮助下,一点一滴的融入,接触的人越多,接手的事越多,了解的故事越多,慢慢的便放下了心里的石头,愈加热爱,愈加浓烈。
让我愈加热爱的这里的人,有很多,最为深刻的是一位高龄的科学工作者,最美支边人——刘铭庭。原来像袁隆平先生一样为国家为人民贡献一生的人就在我的身边,在我们的研究所,很惭愧,如果没有进所工作,没有参加研究所年度总结表彰大会,我可能永远也不会主动去了解这位为新疆治沙事业贡献一生的老科学家。择一事终一生,在与风沙的斗争中,刘铭庭先生一次次取得了成功,63年,在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边疆,他用自己的青春浇灌绿洲,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社会主义最壮丽的事业。这是一颗伟大的灵魂,犹记得看过他大学毕业时写过的请愿信,“在这毕业的前夕,我坚决要求组织把我分配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把我分配到祖国的边疆去”,毕业后的刘铭庭先生如愿被分配到祖国边疆从事治沙工作,来到我们的研究所,来到“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在这肆虐的流沙里,他的脚步从未停歇,经过艰苦的跋涉,他惊讶地发现在“死亡之海”流动的沙丘上竟然生长着一种红柳,他敏锐的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新品种,于是便开始了对这种红柳的深入研究,1979年经学术界认证,将其命名为塔克拉玛干柽柳。63年间,他用脚步丈量沙漠的面积,在这片边疆沙漠里走了7圈,发现了5个固沙红柳新品种。他潜心于红柳的育苗和造林研究,1982年春,流沙逼近沙漠南缘的策勒县,刘铭庭先生决定,采用红柳大面积固沙,风沙被有效阻止,于是他带领南疆群众开始种植红柳,十载春夏秋冬,策勒县的绿洲面积增加了四分之一,沙漠平均后退2公里,新疆总计恢复红柳林100万亩以上。红柳固沙,根上长药材,红柳大芸2015年的产量达到了16000吨,比没有人工种植大芸以前全疆野生大芸高几十倍。让沙漠变绿洲后,他将种植技术无偿教给当地居民,帮助他们脱贫致富。那时的艰苦生活没有水、没有电、买不上菜,舍不得吃肉,但是他们却干着超常的重体力活,“再苦也得坚持”,刘铭庭先生的爱人储惠芳这样说,全心全意的支持帮助着刘老的事业,他带领群众种植红柳林400多万亩,开辟了历史上第一次人进沙漠退的新格局。不忘初心,他用一个甲子的坚守,造福边疆,他选择了这片土地,并且热爱这片土地,热爱这片土地上的人民。
让我愈加热爱的这里的事,也有很多,就来说说在新疆出了名的“绿色走廊”,这就是被誉为“中国最美十大公路”之一的塔里木沙漠公路,堪称奇迹的伟大工程,是人类战胜沙漠的奇迹。以前只知道新疆有这样一条在沙漠中种了树的公路,现在我可以骄傲的对别人说,这伟大的工程是我们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参与建成的。塔里木沙漠公路,是目前世界上在流动沙漠中修建的最长的公路,公路全长522公里,其中有446公里在位于流动沙丘区域内,沙漠公路南北贯穿“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公路宽10米,防护林绿化带的宽有78米,绿化带全线采用滴水灌溉,为此,整条公路有108个水井站,共有一百零八对夫妻治沙人驻守看护,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才有了这沙漠的绿色走廊。“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每一个在沙漠坚守的人,都在默默地付出与奉献。
一个人,一件事,一分一毫的在我的热爱上增添浓烈,带着初心出发,每一天都会行囊充实,走在研究所的小花园里,花香阵阵,心情愉悦,以蓝天白云为背景,背靠我的研究所,按下快门,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遇见美好,它们存在于我的心中,存在于我的研究所里,让我愈加热爱。
附件下载: